
最近刷到一条新闻说有游客去颐和园玩,结果在小摊上花了大价钱买了些不地道的零食,回来直呼“踩坑了”,咱也是去过几次每次都担忧自身是不是又被“宰”了,特别是冬天去冷飕飕的就想找点热乎的小吃暖暖身子,结果发现选取困难症又犯了。今天就来唠唠二月去颐和园那些小吃到底该不该吃,怎么吃才不亏!
烤红薯冬天标配啊。 颐和园门口那烤红薯的香气,隔着老远都能闻到。暖暖甜甜的简直是冻僵手的救星,不过要留意有些摊子烤得火候不到位,里面还是生的尝个味儿就行,别指望能吃饱。
糖葫芦:冰糖葫芦人人爱。 圆溜溜的山楂裹着亮晶晶的糖衣,看着就喜庆。冬天吃糖葫芦嘎嘣脆。不过要小心有些糖葫芦放久了,糖衣会发黏尝一个看看不好吃赶紧走。
炸糕:金黄酥脆内馅香甜。刚出锅的炸糕外皮脆得能听到响声,里面的豆沙馅热乎乎的,一口下去舒心感爆棚!就是别买凉了的口感差许多,而且简单腻。
艾窝窝:白色小胖子糯叽叽。这玩意儿看着不起眼吃起来却别有风味,糯米皮裹着甜甜的豆沙馅,软糯香甜适合当个小点心。不过冬天吃或许有点凉,能够稍微放一会儿再吃。
豌豆黄细腻沙沙清甜不腻,黄色的小方块看起来就很有食欲。入口即化口感细腻甜度刚刚好不会齁嗓子。冬天吃点凉的也是一种享受。
北京糊塌子绿色蔬菜饼健康美味,这玩意儿看着像煎饼但里面加了西葫芦口感更清爽,刚出锅的糊塌子外酥里嫩蘸点酱味道绝了。不过要留意有些摊子油放得太多,吃着不太健康。
爆肚:涮着吃的牛肚脆嫩爽口。这可是北京特色小吃讲究火候。脆嫩的牛肚配上特制的麻酱,简直一绝。不过冬天吃爆肚或许有点凉,能够稍微烫一下再吃。
炒肝黑乎乎的糊糊却让人,这玩意儿看着或许不太起眼,但味道却很特别,猪肝和猪肠的混合配上蒜汁,香浓可口。冬天吃点热乎乎的炒肝,暖心又暖胃。
二月去颐和园小吃还是有许多选取的。烤红薯、糖葫芦、炸糕、艾窝窝、豌豆黄、糊塌子、爆肚、炒肝,这些都是不错的选取。不过选取小吃的时候一定要依照本身的口味和需求来,别盲目跟风,期待这篇避坑指南能帮到大家,祝大家玩得开心吃得满意!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