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彩评论




作为一名经常出差的“美食探索者”,我最近从广安出发一路北上到了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,一路上吃了不少小吃但也踩了不少坑,今天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些小吃你真的吃对了吗?
说实话北京的小吃真的让人眼花缭乱,但也不是每一样都适合“盲点”,我这次就亲自去体验了一把,看看哪些是真香哪些是“翻车现场”。
先说说最经典的——北京烤鸭,我之前在广安也吃过几次,但真正到了北京才知道什么叫“正宗”。
倘使你是第一次来北京,提议还是去老字号别贪便宜吃“路边摊”。
炸酱面是北京的“灵魂食物”之一,但我起初真的以为它就是“面条+酱料”,结果一吃才发现原来还有这么多讲究。
我去了家胡同里的老店,老板是本地人做面几十年了。他说:“炸酱面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‘鲜香入味’,”
我试了一口果然不一样,酱汁浓郁但不油腻面条劲道有嚼头。对比之前在部分连锁店吃的,简直是两个世界。
评价维度 | 老字号 | 连锁店 |
---|---|---|
味道 | 鲜香入味 | 寡淡或过咸 |
口感 | 劲道有嚼劲 | 偏软或过硬 |
吃炸酱面选对地方真的很要紧。
提到北京特色就不能不说豆汁儿。我第一次听说这个东西的时候,还以为是“豆浆”或“豆奶”,结果一喝差点没吐出来。
豆汁儿是用绿豆发酵后的液体,味道有点酸还带点“发酵味”,许多人说是“臭豆腐”的味道。
不过后来我试着加点炸馒头片和咸菜,居然有点回甘。这玩意儿真的是“爱恨分明”。
若是你是外地人提议先尝一小口,别一口灌下去不然或许会“当场翻车”。
糖葫芦是北京街头最常见的小吃之一,尤其在圆明园附近几乎每个小摊都能看到。
我买了一串表面看着光亮,咬一口才发现里面是山楂核,根本没去核。
更可怕的是有些小摊为了省钱,用塑料袋包装直接放在地上卖,卫生疑问堪忧。
吃糖葫芦时一定要留意:看清楚是不是去核的,看包装是不是干净。
炒肝听起来像是“炒的猪肝”,但实际上它是用猪大肠和猪肝一起炖煮的,汤浓味重。
我第一次吃的时候以为是“猪肝汤”,结果一勺下去全是大肠的腥味,差点没咽下去。
但后来听当地人说这是“老北京的味道”,慢慢适应后还真有点上瘾。
要是你是第一次尝试提议先从小份着手,别一下吃太多。
豌豆黄是北京的传统甜点,口感绵密甜而不腻。
我在圆明园附近的一家小店买了两块,结果一吃就停不下来。豆香味十足而且没有那种“齁甜”的感觉。
相比之下有些网红店的豌豆黄,甜得像糖浆完全丧失了原本的味道。
选对店真的很关键。
从广安到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,我一路走一路吃也踩了不少坑。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理解了吃小吃不是越快越好而是越准越好。
下次再来北京我打算提早查好攻略,找口碑好的老店少吃“网红店”,少碰“路边摊”。
毕竟吃得好才能玩得开心。
送大家一句话别让“好吃”变成“后悔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