嘿老铁们,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一个在北京混迹多年的“吃货过来人”,前两天刚从黑河过来北京的朋友小张,跟我抱怨说:“北京好玩是好玩就是小吃太多眼花缭乱,不知道从哪儿下手,”
我听了一乐这谁还没个“入乡随俗”的迷茫期啊,想当年我刚来北京那会儿,不也一头雾水光顾着吃烤鸭、涮羊肉这些“大路货”,错过了多少隐藏的美食宝藏啊。
说到北京小吃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全聚德、东来顺,或是护国寺小吃街那些人挤人的老字号,没错那些地方有它们的特色,但说实话去一次就够了,北京好吃的真的太多了而且许多隐藏在胡同里、小区旁,是本地人才知道的小店。
就像小张他第一次来北京,直奔全聚德排队两小时,吃了个心累,最后跟我说:“也就那样吧肉有点老价格还贵,” 我听了都替他委屈。
别急今天我就把我这些年的“私藏”美食地图分享给你们,都是些不烧钱、好吃不腻、还能让你体验“地道北京味儿”的好去处,走,带你们吃遍北京!
说起炸灌肠或许黑河的朋友不太掌握。它其实就是用淀粉做的肠,炸得外酥里嫩蘸上蒜汁,那叫一个香。
我推荐去西四附近的一条小胡同里找一家叫“老北京炸灌肠”的小摊。老板是个老北京每天下午才出摊摊位不大,但生意火得不行。
记得我第一次去也是跟着本地朋友去的。那天风挺大咱们裹着围巾站在寒风里排队,等了十几分钟终于轮到咱们。老板手脚麻利“滋啦”一声把炸好的灌肠放在盘子里,浇上蒜汁。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,外皮嘎嘣脆里面软糯,蒜汁的辣味和炸物的香味完美融合,简直绝了!
小张第一次吃表情特有趣,他小声跟我说:“这玩意儿看着黑乎乎的,怎么这么好吃?” 我笑着说“北京小吃就得这么吃,不挑环境只重味道!”
卤煮火烧这名字听着就霸气!它是用猪下水(心、肺、肠、肚)加上豆腐、火烧一起炖煮,味道浓郁是北京非常地道的一种小吃。
我带小张去的是南城一家开了几十年的老店。店面不大但里面坐得满满当当,空气里弥漫着浓郁的肉香和香料味。
点上一份卤煮热气腾腾地端上来,红油浮在汤面上各种食材炖得软烂。用筷子夹起一块火烧吸满了汤汁再夹一块炖得粉嫩的肺头,放进嘴里嗯~,那滋味真是越吃越上瘾!
小张起初还有点犹豫毕竟是猪下水,怕吃不惯。我鼓励他:“试试吧不好吃算我的!” 结果他吃了第一口,就停不下来了最后吃得满头大汗,还意犹未尽地说:“这味道太对我的口味了!”
卤煮不是所有人都爱口味偏重。倘使你肠胃比较敏感或是不太习惯内脏的味道,那还是算了吧。毕竟口味这东西因人而异嘛!
爆肚也是北京特色小吃之一,它是把牛或羊的肚子切成细条,用滚水迅速焯熟蘸着酱料吃。讲究的就是一个“脆”字。
我推荐去东四附近的一家老店。这家店的爆肚做得特别地道,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肚子又脆又嫩,口感绝佳。
记得有一次我带外地来的朋友去吃爆肚。点了一盘羊肚仁刚端上来那股鲜味就扑鼻而来。咱们赶紧拿起筷子夹起一撮肚仁蘸上麻酱、香菜、酱油等调制的酱料,送入口中。“咔嚓”一声肚仁的脆嫩在口中爆开,那感觉简直了!
小张第一次吃爆肚有点蒙圈。他问我:“这玩意儿怎么吃啊?感觉好复杂。” 我耐心地教他怎么蘸料,怎么吃才能品味出那个“脆”劲儿。他试着吃了几口眼睛一亮“原来是这样!怪不得这么好吃!”
不过爆肚对厨师的技术需求很高,火候稍微有点偏差口感就会差许多。找一家靠谱的老店非常要紧。这就像谈恋爱得找个对的人吃爆肚,得找对家店!
前面说的都是重口味的,现在来点甜的。驴打滚又叫豆面糕是北京的一种传统甜点。它用黄米面和豆沙馅制成,外面裹着一层细腻的黄豆粉,口感软糯香甜。
我带小张去的是前门大街附近的一家老字号。这家店的驴打滚做得特别软糯,豆沙馅也甜而不腻黄豆粉的香味也很浓郁。
小张拿起一个驴打滚咬了一口,眼睛都亮了“哇,这个好好吃。软软的甜甜的还有豆香味!” 我笑着说:“这可是北京特色以后有机会得多来尝尝。”
驴打滚的吃法很简单直接用手拿着吃就行。不过小心别把黄豆粉蹭到衣服上,哈哈!
黑河的朋友们来北京旅游,除了看风景别忘了尝尝这些地道的北京小吃。它们或许没有华丽的包装,没有响亮的名号但它们承载着北京的记忆,是北京文化的一部分。
期望我的分享能帮到你们,让你们在北京的美食之旅更加丰富多彩!😋
祝大家吃好喝好在北京玩得开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