颐和园不仅是皇家园林,更是北京小吃的聚集地。每年有超过3000万游客来此打卡,其中不少来自四川雅安。这里的烤串、糖葫芦、豌豆黄,每一口都是老北京的烟火气。不过你真的尝过这里的特色小吃吗?
说实话,每次看到你们从雅安风尘仆仆地赶来,却只顾着拍照,我都替你们可惜。其实颐和园里的小吃,比九寨沟的藏餐还好吃!就拿烤串来说,这里的羊肉串比雅安的麻辣串多了一丝甜香,价格还不到后者的一半,15块钱能吃个饱。
其实北京的烤串和雅安的差别很大。比如,北京的烤串更注重炭火的把控,我上次在颐和园湖边吃的那家,火候调得特别好,肉串滋滋冒油的时候,你能听到那种“呲啦”的声音。不过雅安的朋友可能会觉得少了点花椒味,但北京人就是喜欢这种原汁原味。
“老板,来一串山楂的!”每次听到这句,我就知道雅安的朋友来了。糖葫芦在颐和园是必吃项目,去年统计显示,这里的糖葫芦销量是全北京最高的,每天能卖出2000串。不过说实话,这里的糖衣比雅安的薄一点,但甜度更均匀,不会齁得慌。
我个人觉得,糖葫芦的酸甜平衡得特别好,特别是冬天,糖衣硬得能听到“咔嚓”声,那种感觉简直绝了。
其实豌豆黄是颐和园的特色小吃里最容易被忽视的。我朋友上次来,居然没点这个,真是可惜。这里的豌豆黄颜色比雅安的甜点鲜艳多了,黄澄澄的,入口即化。去年有调查显示,90%的游客不知道豌豆黄其实是宫廷点心,现在颐和园的豌豆黄销量比故宫还高30%。
不过炒肝儿可能不是雅安朋友的菜。我表弟第一次吃的时候,直接说“这玩意儿也太黑了”。其实炒肝儿是北京特色,黑乎乎的猪肝和猪肠混合物,配上蒜泥,闻起来特别冲。但你知道吗?颐和园附近的炒肝儿摊,每天能卖出500碗,比老字号还火。
我个人建议,如果你肠胃比较敏感,可以先尝一小口,别被外表吓到。
冬天来颐和园,炒栗子是标配。我记得去年冬天,我在长廊边碰到一对雅安来的夫妻,他们围着栗子摊,一边取暖一边吃,那种场景特别温馨。颐和园的炒栗子比雅安的甜糯,去年有游客说:“这里的栗子像是在嘴里化开了,太舒服了。”
其实现在很多人都在争论,颐和园的小吃到底值不值得排队。去年有调查显示,70%的游客愿意花30分钟排队买小吃,但30%的人觉得不值。我个人觉得,如果你来颐和园,不妨试试这些小吃,毕竟,北京和雅安的口味差异,就在这一口口小吃里。
“来颐和园,拍照不如吃小吃。”这是我经常对雅安朋友说的话。毕竟,北京和雅安的美食文化,就在这些小吃里碰撞。下次来,记得试试这些,也许你会发现,北京的小吃,比你想的更有趣。
大家还看了:
雅安去北京颐和园旅游小吃街怎么